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武术跨文化传播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中,承担着人文交流的重任,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更像通用语言,东盟各国华人热衷于“中国功夫”,对太极拳在东盟各国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深度访谈法,基于2019年中国—东盟武术节,以太极拳在东盟各国发展为典型案例,提出太极拳跨文化传播方略。
中国武术和太极拳在东盟各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同处在东亚文化圈,又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交流与合作比较广泛,中国武术在20世纪陆续传入各国并得到发展,国情不同,其发展状况不同。
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为例。新加坡华人比例大,武术基础好,1967年成立新加坡全国国术总会,在其组织和带领下,目前新加坡已经有230多个武术团体。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在第四届新加坡国际武术邀请赛闭幕式上指出,2019年有70所小学和120所中学参加了新加坡全国校际运动会武术项目的比赛,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武术、太极拳教学,并举办校级比赛,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新加坡的普及和发展。武术在马来西亚历史悠久,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华人的到来而带到马来西亚;1973年,雪兰智飞太极学会牵头,成功主办了第3届东南亚武术擂台邀请赛;1978年4月4日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的武术团体的最高机构马来西亚武术总会成立。1987年9月马来西亚武术总会加入亚洲武术联合会,正式获批为奥林匹克理事附属会员;马来西亚武术总会积极与中国武术协会交流,聘请高级别中国教练到马来西亚任教,积极参加各类武术赛事,成为东南亚武术强国。菲律宾武术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华文学校进行推广,政府支持,武馆努力,更多华人和菲律宾人逐渐喜欢并练习中华武术;在国际上,菲律宾竞技武术水平逐渐提高。
但同时,中国武术在菲律宾也存在发展规模较小、数量有限、管理松散、缺乏宣传力度等障碍。太极拳已经进入菲律宾孔子课堂,但是尚未推广段位制,与对武术顶层设计认识不足、段位制师资缺乏等密切相关。李辉(文莱国家队主教练)提出文莱武术起步较晚,文莱人对武术了解和认知较少。对李辉的助理教练洪汝源进行访谈得知,太极拳在文莱政府重视下,李教练及其团队进步迅猛,但是由于太极拳起步晚,让国民认识、喜欢并参与太极拳任重而道远。王庆阳提出,太极拳在老挝孔子学院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太极拳教练师资不足、教学水平有限,教学内容单一、文化含量不高,教学过于简单、方法不够完善,对象受限、开展不够广泛等情况。和老挝国立体育学院教授交流发现,老挝人民希望发展太极拳,但苦于师资力量薄弱,希望中国能够支援。
1995年2月《印尼与东协》杂志报道中国大陆传来的太极气功十八式、二十四式从首都扩展到各大城市。肖海东认为,武术在印度尼西亚具有较好的发展水平。许仕杰认为,中华武术在印尼孔子学院传播存在以下问题:传播者业务水平欠缺、传播内容单一、文化含量低、传播媒介不够完善、传播受众范围局限、传播效果不够持久等。印度尼西亚武术总教练雪莉提出,印尼积极引进中国籍教练,培养本土教练,太极拳在印尼民间和官方与竞技体育齐头并进,不足的是段位制推广相对滞后。
太极拳在东盟各国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第一,认识不足,文化差异明显。基于不同文化基因,东盟各国对中国武术和太极拳的认知各不相同。比如新加坡,华人多,对中国武术认识深刻,十分重视太极拳发展,官方强调太极拳入校园。越南对中国武术认知则仅仅局限于武术套路,对文化根基认知有限,对大部分人来讲,太极拳仅仅是一个运动项目,对太极拳的功效认知少。
第二,对太极拳的态度暧昧,期望值各不同。经访谈得知,东盟各国对太极拳态度比较暧昧,比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担心中国太强,没有机会在各级武术大赛中获得奖牌;越南、老挝、新加坡等国支持太极拳在本国发展,也希望在太极拳赛事中取得好成绩。东盟各国对太极拳期望值也各不相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借助中国籍武术教练力量,担任本国主教练,为民间武术交流以及本国武术的发展提供极大便利;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主教练是本国教练,太极拳发展完全依靠武术协会推动。
第三,太极拳技术障碍大,各国难以统一。太极拳博大精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鉴于东盟各国国情和文化底蕴不同,对太极拳的理解存在文化偏差等问题。太极拳通过孔子学院等途径“走出去”,本身存在着技术性难题,如技术标准和评分标准以及裁判主观判断等问题,困扰着太极拳在东盟各国的发展。太极拳传入东盟各国时竞赛套路都是统一的,由于各国教练员认知水平不同而存在“传播误差”,技术统一方面难度大,亟待解决。
推动太极拳在东盟各国更好发展
第一,提高认同感。太极拳具有较强的中国文化标签烙印,在传播过程中,受文化差异、管理体制差异、其他体育项目冲击等影响;淡化“中国标签”,把中国文化内化到太极拳“一招一式”中,转移到礼仪等仪式感较强的内容上来,提高各国对太极拳的认同,循序渐进地传播和发展太极拳。
第二,提高满意度。访谈发现,尽管东盟各国领队、教练和运动员费用由广西体育局买单,但因为太极拳规则不统一、比赛成绩和名次等问题,引起不满情绪;组委会虽然及时解决了问题,但影响犹在。建议在比赛之前加强交流,包括竞赛规程、竞赛规则、裁判员选取等细节问题;在比赛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提高东盟各国参赛满意度,提高各国对太极拳的支持力度,提升传播满意度。
第三,加快太极拳技战术统一化进程。据访谈,亚洲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的规则有所不同,且规则更新快,但没有及时下达各国武术联合会,导致在时间比较接近的太极拳比赛中,教练因为没有及时更新规则而产生误解;建议国际武术联合会、亚洲武术联合会以及各国武术联合会及时更新技战术和比赛规则,加强与各国教练交流,加快武术技战术统一化进程,为太极拳在海外发展扫清障碍。
第四,加大太极拳人文交流力度。中国—东盟武术节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也通过比赛交流慢慢融入东盟各国;我国应有责任和担当促进太极拳多元化发展,尽快成立专门组织,研究太极拳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和体制等如何深度融合,以促进太极拳跨文化交流,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太极拳具有增强心肺功能和免疫力之功效,以此为契机,在各国免费推广太极拳双语教学,介绍太极拳习练基本常识和段位制动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推波助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太极拳)学院、太行发展研究院、太极文化研究中心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2019BTY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