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对接国家、行业、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取得测绘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重大突破为契机,实施“创新驱动、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多方协同”战略,到2020年,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升,优势更加突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特色高水平学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要求和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多方协同”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聚焦“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特色高水平学院进程,全面服务国家测绘、国土、能源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办学规模 坚持稳定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理念,稳定本科生规模,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到2020年,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3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2500人、硕士研究生300人左右、博士生30左右、留学生12人左右)。 2.学科专业发展 以增强测绘学科空间信息特色为核心,促进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到2020年,力争测绘科学与技术进入河南省优势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行列,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30%,力争位次前进3位;获得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50%;力争建成空间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土地制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取得突破。新增地理信息系统与工程本科专业,建成测绘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测绘工程专业稳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现有专业中2个以上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大影响。 3.人才培养水平 以育人为本,强化教学体系与平台建设,全力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计划和专业认证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项,省级教学工程项目2项以上,省级以上教研改革项目4项以上(含研究生),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1项,省级规划教材2项,力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励取得突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32项以上,挑战杯、测绘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8项以上,省级学科竞赛40项;考研录取率稳步提高,学生就业率保持全校前列;新增省级以上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2项,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以上,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以上。 4.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团队建设,建立一支年富力强、业务精湛、治学严谨、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到2020年,学院专任教师达到100人左右,高级教师职称比例达到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专任科研人员10人;力争实现引进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千人计划”、“中原学者”、“省杰出青年”等高水平人才3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或省特聘教授1-2人,新增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省部级人才、团队4项,力争实现教育部创新团队突破。 5.科学研究水平 按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持续产出能力,产学研用结合”思路,以学科、平台、团队建设为载体,以高水平项目为纽带,高层次领军人物为引领,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到2020年,累计科研经费达到8000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5000万,横向科研经费3000万;年获得科研项目100项以上,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累计获得国家级项目43项以上,省部级重大项目4项以上;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累计省部级一、二等奖22项以上;在SCI、SSCI、EI、CSSC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篇以上,力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项,累计出版专著20部以上,软件著作权30项以上。 6.办学环境与对外交流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思路,多途径改善办学环境。到2020年,多渠道增加办学经费,新增实验设备3000万元以上,建设精密工程测量、数字测绘与摄影测量实验室,增购图书资料1万册,加强办学软硬件条件建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突破,力争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中外专家合作平台1个;强化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合作,派出至少17名教师、35名左右学生到国外进修、访问或攻读学位;接收国外研究人员讲学、访问人员35人以上;举办国际、国家级各类学术活动5次以上;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新增产学研基地5个以上。
|